300快餐500一条龙_包小妹24小时电话号码,附近400元三小时,24小时品茶微信wx

控制学部“青衿赴野”社会实践团长清行之走进双泉镇

发布者:电子电气与控制学部发布时间:2025-07-25浏览次数:10

为引领广大青年学子踊跃投身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7月21上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电子电气与控制学部“青衿赴野”社会实践团来到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以脚步丈量乡村土地,用目光捕捉发展活力,在三场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中,沉浸式感受双泉镇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生动图景。


(一)走进中森野酸梅产业园,邂逅“植物活化石”

野酸梅,学名樱桃李,原产于新疆霍城县大西沟乡沿天山地带,是国家重点二类?;ぶ参?/span>有着两千五百万年的历史,被誉为“植物活化石”。实践团走访的双泉镇中森野酸梅产业园种植面积约4000余亩,目前省内最大的野酸梅种植基地。



园区老厂长向实践团讲解野酸梅知识,产业园的发展历程,以及园区当前的产品品类及发展规划。据悉,产业园发展初期仍是传统果树种植经营方式,野酸梅产品销售途径单一且范围小。后经企业进驻合并,启用现代生产管理营销模式,园区开始走向正规发展。目前,园区野酸梅产品除鲜果外,还有果酱、果酒、果茶等产品,并将产品有效成分应用到医药、美容等领域,有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结合野酸梅生长周期及园区美丽山景,形成春天赏花,夏秋品果的观光模式。每年3月举办野酸梅山花节,6月举办采摘节,为方便游客和物资运输,产业园修建了完善的环山公路,极大丰富双泉的文旅产业,也为当地老百姓带去实实在在的收益。


参访过程中,师生结合专业、网络时代视角等与老厂长、企业负责人及镇团干部探讨产业链延伸、品牌推广等问题,提出的网络宣传和开拓大学生市场思路获得认可。





(二)探访五眼井村,解锁鸵鸟养殖的致富密码

五眼井乡村振兴馆,实践团驻村选调生讲解五眼井从资源零散、设施薄弱到“鸵鸟+泉水+乡村”融合发展、特色产业落地的蜕变,还参观鸵鸟养殖基地,感受特色养殖活力。


据介绍,2016年,村里一位返乡创业达人开始尝试养殖鸵鸟,经过6年的坚持与探索,目前鸵鸟总数量已达60余只。2022年支部书记杨雨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鸵鸟养殖产业,将五眼井村打造成鸵鸟IP主题特色村庄。同年3月,五眼井汇发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成立,开展鸵鸟蛋工艺品加工、鸵鸟养殖技术培训等业务,吸引了众多有才能、有梦想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为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宅基地,村里通过“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动村民以宅基地入股合作社,发展以鸵鸟蛋相关工艺品加工为主的“庭院经济”。当年便创收约45万元,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从最初的小心尝试到如今的初具规模,鸵鸟养殖让五眼井村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目前,五眼井村坚持以“鸵鸟+泉水+乡村”为核心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设计了鸵鸟驮着五口井的独特logo,开发了鸵鸟文创周边产品。同时发展富硒小米、五眼井蜜薯、五眼井杂粮软煎饼等特色农产品,将品牌产品从单一品类扩大至多品类、全品类,实现品牌效益的最大化。




(三)走进神秀谷,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

实践团双泉行的最后一站来到神秀谷中医药产业园。园区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园区建设情况、产业布局、中医药文化与创新发展规划。据介绍,神秀谷自2016年始建至今已完成投资近3亿元。园区内建成行车道20公里、步行道30公里、石拱桥9座、湖塘12个,修复山泉5个,水电等基础配套工作已全部完成。园区内种植木本中药材及绿化树种60余万株,仿野生种植中药材3000余亩,药香弥漫,鸟儿成群,松鼠常见,生态环境十分优越。神秀谷建设项目多次入选省级重点项目,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在土地流转、带动就业、帮扶济困等方面成效显著,带动建设多个乡村振兴项目,与村集体共建产业化联合体。




同学们在药草大棚观察学习,了解不同草药的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等,加深了对中医药种植产业的认知。







此次双泉镇之行,“青衿赴野”实践团循着特色产业发展脉络深入探访从野酸梅产业园的“植物活化石”培育加工,到五眼井村鸵鸟养殖带动的“庭院经济”增收,再到神秀谷中医药产业园的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全面了解了当地乡村特色产业从萌芽探索到初具规模的成长历程与丰硕成果。让同学们在特色产业、乡村治理、传统文化中实地学习现场观摩,深刻体会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也为校地深度协作、高校赋能乡村振兴打下基础。